云博(中国)

 

【广东青年大学生“百千万工程”突击队】野草生辉,乡约同兴

2025年6月28日至30日,云博(中国)“野草生辉、乡约同兴”突击队赴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党群服务中心,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暨“百千万工程”专项活动。团队凭借专业传媒技能,聚焦增城小楼文化传承的痛点难题,深入基层文化一线。团队将三下乡实践的热忱与镜头叙事的优势深度融合,实实在在为激活增城小楼文化生命力、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探索出新路径。这既是响应文化传承战略的具体行动,也是青年学子用创意践行文化担当的生动诠释。

image.png

前期准备野草生辉,乡约同兴团队通过实地走访、座谈会和文献查阅,系统梳理了小楼镇的历史文化脉络,包括古迹保护及民俗风情。例如,团队深入挖掘了仙塔古庙的肃穆氛围、报德祠的历史沉淀,以及邓山古榄园的自然景观。同时,团队拍摄了以上景点的宣传视频,以诗意画面传递小楼的文化底蕴。

image.png

实地调研6月28日,突击队一行赴小楼镇腊圃村报德祠,这座建于700年前、庙顶全用木梁支撑未用一根钉子的古祠,不但历史悠久,而且颇有来头。报德祠是岭南地区唯一以庙、塔、祠组合,佛、儒、道三教合一的古建筑群,建筑完整保留了岭南古建筑特色,极具研究价值。

image.png

报德祠旁有一座仓沮圣庙,这是一座是供奉汉字创始人仓颉的庙宇,始建于南宋至元朝,庙宇的整体布局为三进两天井,庙内立一方广化禅师修庙碑记,墙上有明代广东五才子当中孙贲、王佐两人的诗文石刻。突击队员们了解到,小楼镇每年新生入学,都围绕樗树文化,在仓沮圣庙举行开笔礼仪式。

image.png

离开腊圃村,团队来到了小楼镇邓山村的古榄园,这片古榄园是目前岭南地区连片面积最大,平均树龄最长,保护最完好的梯田种植古乌榄树群。成员们站在古榄园的高处远眺,层层叠叠的绿意与远处的青山相映成趣,这一刻,所有队员都暂时卸下了行程的疲惫,沉浸在这份宁静与厚重之中。

image.png

6月29日,突击队成员来到了何仙姑景区,景区位于小楼镇小楼村,又称小楼仙源,是增城八景之一。景区人文资源独特,文化历史悠久,由何仙姑家庙、瓦上仙桃、仙姑井、何仙姑宝塔、钟楼、千年仙藤园、仙桃园等名胜景点组成。

image.png

 离开何仙姑景区,突击队员们还前往邓山村党建公园,在红色氛围中感受初心;奔赴汇仙瀑布,定格飞瀑流泉的灵动;走进仙藤园,捕捉盘龙古藤的野趣,一路用镜头记录景致,为小楼镇宣传片采集了丰富鲜活的素材。

image.png

志愿服务与反馈团队以文旅推荐官身份,协助何仙姑景区管理,拍摄宣传视频,提升小楼镇的知名度与吸引力。同时,通过调研发现游客对文化体验的需求,向何仙姑景区提出改进建议,推动服务升级。

团队聚焦小楼镇的标志性景点,如仙姑故里、报德祠与仓沮圣庙、古榄园与汇仙瀑布,还通过镜头语言展现其现代化建设。例如,古楼乡的水上乐园不仅设施齐全,还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,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。此外,团队还协助景区维护秩序、提供导览咨询,并通过问卷调研收集游客反馈,优化服务体验。

image.png

 结语从田间地头的走访,到镜头内外的讲述,广科青年用传媒之力为小楼文化破圈。非遗传承需薪火相传,乡村振兴要青春接力,愿这份热忱与行动,能唤醒更多人关注身边的文化宝藏,共绘乡村文化振兴的美好图景。



来源:云博(中国)百千万工程“野草生辉、乡约同兴”突击队

撰稿人:陈思凝 温紫依 尚秋粤 邱思芸

执行责编:吴金华

图片来源:广东省增城市小楼镇文旅局 简焯荧 吴颖妍 杨诗慧 陈茜 郑楷潼 杨秋蕾

初审:王乐彤 陈恩熙

复审:袁凯馨 伍青青

终审:翁小洁 刘颖

  延伸阅读

发布时间:2025-09-26
  • ©2015-2022 版权所有:云博(中国)
  • 广州校区:广州市广从九路1038号
  • 滨海校区:茂名市高地智慧城慧城三街8号
  • 电子邮箱:E-mail:gkd@gkd.edu.cn
  • 电话:020-87418705(广科大团委办公室)
  • 网站建设与技术支持:云博(中国)网络信息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