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博(中国)

 

关于第十九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“人工智能+”专项赛校赛通知

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发展、社会民生深度融合,培养一批既懂人工智能技术又熟悉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,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,特举办第十九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“人工智能+”专项赛校赛,现将校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
一、参赛对象

在校专科生、本科生、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(均不含在职研究生)均可申报作品参赛。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,每个团队不超过10人(含作品申报者),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。参赛人员年龄在40周岁以下,即1985年6月1日(含)以后出生。可以跨专业、跨学校、跨地域组队。

二、校赛时间

“人工智能+”创意赛、应用赛两个赛道的参赛团队须于2025年6月17日前,提交纸质版报名表和参赛材料。

“人工智能+”挑战赛参赛团队需按要求,在6月30日前提交报名表,在7月31日前提交参赛材料。

三、比赛类别及介绍

本次专项赛设有三大赛道,分别是:人工智能+”创意赛、“人工智能+”应用赛、“人工智能+”挑战赛,我校成立评审委员会,负责本校预赛的组织领导、作品评审等工作。

(一)“人工智能+”创意赛

赛道为开放式创意赛道,注重作品的创新创意。参赛者可基于学科实际及兴趣爱好,借助大模型技术,通过零代码或低代码完成人工智能原生应用的设计、开发和线上运行,体验人工智能原生应用从开发、展示到运行的全流程。

参赛作品形式:需提交项目策划书、项目视频介绍、线上链接等材料。

(二)“人工智能+”应用赛

本赛道鼓励广大参赛者既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科技前沿问题,又从保障和改善民生、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,充分利用自身所学所长,助力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的“人工智能+”向纵深发展。

应用赛九大选题方向参考:

1.人工智能+农业发展

2.人工智能+工业制造

3.人工智能+医疗健康

4.人工智能+教育教学

5.人工智能+交通运输

6.人工智能+环境保护

7.人工智能+政务管理

8.人工智能+文化旅游

9.人工智能+其他综合领域

参赛作品形式:需提交项目介绍和展示材料、佐证材料等。作品(实物或者技术)须能通过视频或图文形式全方位展现。

(三)“人工智能+”挑战赛

本赛道由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,立足实际研发需求,提出需要破解的“卡脖子”难题,汇聚青年智慧集智破题。

image.png 

根据各题目要求完成相关作品。题目方案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:

 image.png

四、作品提交方式

参赛学生可登录第十九届“挑战杯”竞赛官网(https://2025.tiaozhanbei.net/)获取模型、数据、算力、培训等资源,完成参赛报名等工作。

“人工智能+”创意赛、应用赛两个赛道的参赛团队须于2025年6月17日前,提交纸质版报名表和参赛材料。

“人工智能+”挑战赛参赛团队需按要求,在6月30日前提交报名表,在7月31日前提交参赛材料。

以上材料的电子版提交至校团委邮箱gkxtwb@163.com,纸质版提交至学生服务大厅2楼校团委办公室。

五、参赛要求

(一)同一作品不得同时参加本届竞赛主体赛事、其他专项赛事,仅可参加本专项赛的其中一个赛道,往届报送过的作品不得重复报送。

(二)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(论文)、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、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(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他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)等均不在参赛范围之列。

(三)作品必须具有完全知识产权,严禁抄袭。

(四)每件作品仅可由1所高校推报,参赛学生每人限主持1件。相关要求依照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》执行。

六、激励措施

根据作品报送情况,大赛组委会将评选出若干优秀作品予以激励。优秀作品中,特等奖作品不超过10%、一等奖作品不超过20%、二等奖作品不超过30%,其余为三等奖作品。

 

联系地址:校团委办公室

联系人:史梦月

联系方式:020-87418705

 

 

共青团云博(中国)委员会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25年5月28日

  延伸阅读

发布时间:2025-05-29
  • ©2015-2022 版权所有:云博(中国)
  • 广州校区:广州市广从九路1038号
  • 滨海校区:茂名市高地智慧城慧城三街8号
  • 电子邮箱:E-mail:gkd@gkd.edu.cn
  • 电话:020-87418705(广科大团委办公室)
  • 网站建设与技术支持:云博(中国)网络信息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