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博(中国)

党建活动

党建活动

古村研学践八规,厉行节约树新风——智慧城市工程学院党总支组织参观钱岗古村

信息发布者:张新升、陈博婕 摄影者: 发布时间:2025-06-04 浏览量:

521日下午,智慧城市工程学院党总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聚焦“厉行勤俭节约”要求,组织师生党员前往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钱岗古村开展实践学习活动。学院党总支书记周子乙,副书记温诗晴,组织员张新升,学院副院长、教师党支部书记王利莉,副院长古日新带领39名师生党员,通过实地参观以史为鉴,引导党员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保持党的先进性、纯洁性和战斗力,营造风清气正、廉洁自律的良好氛围。



图片.png


钱岗古村青砖黛瓦,曲径通幽。古日新副院长介绍,这座始建于南宋的古村落已有800余年历史,被誉为“岭南古村活化石”。其独特的“村围式”格局,以夯土墙环绕村落,墙顶设有巡逻道与瞭望孔,墙外原有护村河,形成“城墙—壕沟—巷道”三重防御体系。村内9条青石板主巷呈放射状分布,串联900多间房屋,衍生出200余条迂回支巷,构成“进村易,出村难”的军事化布局。这种布局不仅是古代人民战争思想的空间体现,其坚固的城墙更是先民抵御外侮勇气与智慧的象征,与中国共产党人“为有牺牲多壮志”的革命精神一脉相承,共同彰显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韧性。


图片.png


漫步古村,从夯土墙的裂缝到祠堂梁架的榫卯,处处体现着岭南先民“物尽其用”的生存智慧与节俭理念。古村建筑广泛采用“金包银”砌墙法,即外层青砖御风雨,内层土坯隔温隔热,可节省近40%的砖材。坍塌老屋的瓦片被收集重烧,制成花窗或铺成防滑巷道,这些建筑细节无不凝聚着先民的巧思。当年镌刻在建筑中的军民情谊,如同夯土墙里的竹筋,纵使岁月剥蚀,依然筋骨相连。


图片.png


在古院长的讲解下,党员们走进百年祠堂与古宅院落,聆听宋末陆秀夫负帝投海的悲壮历史故事,深刻感悟其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的民族气节,深入领悟“克勤克俭”“清廉守正”的精神内涵。在介绍建筑技艺集大成者广裕祠时,古院长详细讲解了其七架梁木构架采用的“一柱承四梁”悬挑技术,以及使用糯米灰浆混合贝壳粉砌筑的墙体。讲述陆秀夫事迹时,古院长说道:“乱世烽烟中,他以文弱之躯扛起家国脊梁;山河倾覆时,他以碧血丹心书写千秋大义。面对元军铁骑,陆秀夫背负幼主蹈海殉国,携十万军民共赴国难,其决绝的背影正是‘士不可不弘毅’精神的崇高诠释。”


图片.png


活动中,一堂生动的“落实八项规定”主题课将历史典故与现实案例相结合。党员们通过历史的画卷,深刻理解了“反四风”“倡节俭”的时代意义。大家纷纷表示:“古村是廉洁文化的生动教材。通过实地走访与深入学习,我们从历史中汲取了精神力量,今后将更自觉地在生活与工作中践行八项规定精神,永葆党员本色!”


图片.png


此次古村研学活动以文化为纽带,以实践为载体,将“八项规定”精神与节约理念深植党员心中。智慧城市工程学院党总支将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,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,不断提升师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廉洁自律意识,为建设风清气正的学院环境提供坚强保障。


(撰文:张新升、陈博婕,摄影:李一凡、陈博婕、梁秋萍,审核:周子乙)